农机调研报告15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机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机调研报告1为在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购置适合自己的机械,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自8月1以来,临邑县农机局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财务股、推广站、乡镇农机站等部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专题调查组,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通过与享受补贴户及农民座谈、听取乡镇(街道)领导及村委负责人介绍,实地察看地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获得了大量基础性资料。经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今年,上级安排给临邑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0万元。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针对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购置先进、适用机械。共补贴各种农机具321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8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3台,大型拖拉机39台,其他各种机具85台,228户农民受益,直接拉动农民投资XX多万元。这些机具的投入使用,促进了临邑县农机化事业迅猛发展,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农机装备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农机总量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76万千瓦,农机总值7。9亿元,拖拉机4。1万台,其它机引配套田间作业机械3。6万台。由于补贴额度达到机具总额的30%,使农民对大中型、新型机具买的起,买起来划算,大马力、联合作业机械增长较快,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5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新增15台,农机配置结构进一步优优化,土豆收获机、条播机、耘耕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也从无到有,逐步增长。这些性能优越、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2、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攀高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临邑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今年由于气候原因,小麦成熟晚,与河南等地仅差3—5天,从外地引机数量锐减,加上麦收期间正值汛期,小麦抢收工作形势严峻。为此,临邑县农机局积极协调近年来补贴的307台自走式收获机和279大型拖拉机(配备小麦割台),紧急投入三夏抢收工作。并引导农民开展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贴茬播种的“一条龙”农机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全县77。83万亩小麦全部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实现小麦机收76万亩,机收率达到98%。
3、保护性耕作实现新跨越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不仅减少作业环节、节约成本、增产增效,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临邑县农机局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过程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确定为补贴重点,大力推广普及。截至目前,临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728台,小麦免耕播种机145台,今年小麦免耕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建设成方连片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基地12处,其中,临邑镇刘双庙村的示范基地达到1200亩,500—1000亩的2处,200—500亩的3处,200亩以下的6处,实现新的突破。经专家测产,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亩产达到580公斤,比常规播种增产23公斤,增产效果明显。
农机调研报告2“三农”贷款难,农村经济就难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向大城市和大型企业过度集中,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由于农村金融疲软,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日益短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单纯依靠财政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创新支农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是一个摆在眼前尚待解决的问题。
1、紧缩政策限制了支农力度。当前,紧缩的信贷政策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国家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2、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而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同时精简了农村基层机构,造成一些应该发放的农业贷款没有发放,并对基层机构贷款权实行“收”多而“放”得少。
3、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
4、农村保险体系不健全。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影响,风险较大,农民是弱势群体,其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但目前农业保险一直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而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没有健全,由此产生的风险全部由金融机构承担,这无疑加剧了贷款风险,成为制约支农机制创新的因素。
1、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农村合作银行要改变其政策性银行形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商业性金融功能,利用其灵活机动的优势和信息优势,创新农村基层风险控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可以包涵如下:农户直接持股、团体贷款合同设计、物权流转的变通方法等。也可以尝试将小额贷款打包证券化,在转移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资金来源,减弱其在吸收存款上的劣势。
2、创新利率定价机制。实施支农优惠利率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政策,采用灵活的利率定价策略,给予惠农措施,为“三农” 降低资金成本奠定基础。
3、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在信贷项目的选择方面,不能完全以赢利的高低作为标准,要把政府最关心、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领域作为支持的优先方向。虽然农业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周期长、风险高、回收慢,农村合作银行要主动对接政府的支农意图,将信贷资金和财政投入有机结合,创新实施“政府立项、市场运作、企业承贷、财政补贴”的信贷支持模式,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信贷计划需求和调整跨部门协调机制,合理优化信贷结构,造当控制非农贷款,优先保证“三农”信贷计划,确保信贷资金有效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
4、创新信贷培育机制。培育以公司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为特征,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规范的经营实体体系,结合农业经营的弱质性和长期性,引导企业要求政府辅以适当的利益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增强企业的抗风 ……此处隐藏28844个字……保作业机械保质保量优先加油,并对所使用的燃油进行适当补贴,加快春耕备播进度。
(二)县财政对春耕备播机械进行补贴,尽快落实,并使所购买农机具的农民得到实惠,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农机调研报告15近些年来,**市农机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下结合**市实际,就**市农机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一浅析。
一、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完善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包括公益性的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有农机管理机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和农机监理机构。
农机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订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提供农机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农机监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目前,全市农机管理机构和农机监理机构健全,市、县区均设有农机管理机构。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提供科技公共服务,包括县区、乡镇两级。
(1)县区级。目前,全市各县区均设有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拥有人员36人,其中科技人员23人,科技人员比例为64%。
(2)乡镇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庐江县、和县为代表,设立区域农机站,其“三权”直属于县农机局,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庐江县于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方试点,该县在17个镇按区域设立了8个区域农机站,编制45人。和县于在10个乡镇设立了6个区域农机站,编制36人。到目前为止,两县共有人员75人,其中科技人员53名,占人员总数的70%。另一种是以无为县、含山县、居巢区为代表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中设立1-2名农机员,其“三权”隶属乡镇。到目前为止,三县(区)49个乡镇(含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人员87人,其中科技人员52人,占人员总数的60%。
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农机从业人员开展农机适用技术培训与教育,提供农机公共教育服务。目前,各县区均设立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农机校,人数总数55人。
二、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服务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目前,全市约12万农机从业人员当中,加入专门服务组织的不达总量的5%,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单打独斗,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服务范围还不够广。组织化程度低已严重制约了农机公共服务的发展进程。
(二)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据调查,目前从事农机公共服务的人员均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接受教育的途径非常有限,局限于跟着别人干,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相当缺乏。据统计,全市约12万农机从业人员中,仅有不到10%的农机从业人员接受过农机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培训,其他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三)公共服务离广大农民的需要有所欠缺。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有些服务公共服务组织还提供不了。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农民都非常渴望一种保姆式的服务。但是在油菜播种、收获以及水稻栽插等关键环节,农民仍得不到其想要的服务,广大农民不得不投入高强度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四)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弱。随着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机公共服务组织及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术等公共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乡镇一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机具、无办公网络设备。一些地方设置的综合站仅有1至2名农机技术人员,公共服务能力非常薄弱。财政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服务手段落后、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三、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政府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机服务公益化、市场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
(二)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民办公助是推动农机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开展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总结经验,并逐步加以推广。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农机具,引导、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增加投入。要落实好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运送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道路通行费的政策,减免营业税和农机服务组织登记及审检费等政策,减轻农机手负担。要积极争取对农机公共服务组织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
(三)规范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组织起来有规模,组织起来有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经营户加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倡导龙头企业、农机能人及村组干部牵头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机经营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运作,合作、共同经营农机,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从业人员加入农机协会,建立章程,规范运作方式,保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扩大农机公共服务覆盖面。
(四)加强培育,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农机校的投入,逐步建立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要创新农机培训形式,采取“送教上门”、“田间办学”等农机从业人员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要争取政策,将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组成部分,进一步降低培训成本。要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机从业人员。
(五)深化改革,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将分散于各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农机人员进行整合,设立区域农机站,理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管理体制。要改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办公条件,提供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农机推广机具和办公电脑网络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以钱养事”的范围,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机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重要即时信息,及时发布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信息,提高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
(六)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大力宣传农机公共服务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农机公共服务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农机公共服务的好典型和好经验,激励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农机公共服务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