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课外活动计划模板集锦六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外活动计划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外活动计划 篇1
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与课堂教学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充分考虑和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课外活动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本学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第一次活动 报名并争求学生意见 科技楼
第二次活动 观看夏令营记录片 科技楼
第三次活动 制作一期活动计划手抄报 科技楼
第四次活动 制作简易橡皮筋测力计 科技楼
第五次活动 自制简易量筒 科技楼
第六次活动 演示充水上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 科技楼
第七次活动 验证阿基米德定律 科技楼
第八次活动 制作"小凳子" 科技楼
第九次活动 课外活动 室外操场
第十次活动 制作测量人体反应时间演示器 科技楼
物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有益的发展。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挥学生的潜力,形成个性特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同课堂教学一道,是解决学生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这三个矛盾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它能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层次的全面发展、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外活动计划 篇2
一、课外活动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社会探索活动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领悟和内化。
2、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活动中培养成员之间协作精神。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求实、认真的态度从事各项探索、钻研活动。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目标的设计和问题的研究将会对行政的决策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基本要求:
1、全员参加----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任务驱动----小课题组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3、形式多样性----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活动。
4、课内外结合----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二)实施的一般程序:
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形成具体研究方案。
2、实践体验阶段。在开放情景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认识自我。
3、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三、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的一般原则:
1、正面评价。主要对学生开展项目作业的积极态度、兴趣、动机等方面去评价。
2、重视过程。着重评价学生开展项目作业具体过程的内心感受、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强调应用。看重学生的项目作业的实际应用。
4、关注体验。重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内心感受。
(二)综合实践课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丰富和灵活性:参与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态度;在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对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四、成果形式:
各组同学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钻研、实践访谈、社会调查、经验总结等形式开展小课题研究,以类似于课题研究的形式,积极参与,重在学生内心感受,形式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访谈录、图片或录象资料、实物或模型、小制作、展品、一场主题演讲、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等。
课外活动计划 篇3
在学校,课外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制定本学期的课外活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的体质正在不断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生们很喜欢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以前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思想上显得更加团结,在体质上更加强健,这是良好的反映。但也看出班干部在组织上还有点无序,学生在活动中还不能守好规则,自律意识不强。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培养探索科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2、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3、加强活动的计划性,严密组织,提高活动效果。
三、活动措施: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新年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利用班级图书角,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3、在重大节日,开展适应节日特点的活动。
4、保证活动时间,在每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目的。
5、做好活动的记录,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6、抓好个别辅导,让个别差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7、发扬集体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8、发挥年级组的合力,组织适合学生活动的班级集体项目,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课外活动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下午第三节课
(二)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两个层面的活动:
1.以体育(篮球、乒乓球、跳绳、田径、跳远、跳高)、美术、舞蹈、科技等组成校级兴趣活动小组。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阅读、跳绳、踢毽、乒乓球、羽毛球等,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学到技术,形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详见课外小组活动安排表。
四、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五、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各小组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
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 辅导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做好辅导工作,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发扬奉献精神,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课外活动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教育部“开展体育艺术2+1工作”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 ,进一步落实《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精神,为更好地开展好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深入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特制订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1、全校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安排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参加,各年级每周不少于2次),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开展跑步活动(800、1000米),另根据学期计划由体育组制订出体育周活动计划(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班级篮球赛、拔河比赛、集体舞蹈比赛等),提前下达各年级组织参赛。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一般安排在全校性体育活动之余进行。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运动项目,由各班自定、自选。
3、个人体育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四、检查与考核:
1、各部门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主体,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做好有关检查、考核、评比工作,要把各班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作为专项内容列入班级月度考核之中,未经学校批准不得随意取消活动。
2、各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应包括学生实到人数、集队、跑步队形、口号、纪律及班主任、体育教师到岗等方面,要设计好检查考核表组织值日教师认真做好。
3、每学期末由学校组织体育组对班级跑步活动进行达标考核验收,同时把成绩纳入班级考核和学生个人体育课成绩评定。
五、其它要求和说明: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各班应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科任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活动时间,轮到活动班级应提前到场地准备,对于无故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班级将予以全校通报批评及考核扣分;
4.各班在完成全校性体育活动后,应根据本班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活动内容,分班认真组织开展(若有体育类竞赛活动安排时除外);
5.班主任为各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直接责任人,有活动安排时班主任或助理班主任必须到场,做好督促和组织管理工作,具体由校长室负责考核;
6.体育教师须按时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具体由校长室负责考核;
7.学校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可在学期末评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优秀班级并予以表彰。
注:
1.初中九年级各班课外体育活动以学业考试测试项目练习为主,由年级组统一安排。
2.全校性体育活动规定内容:跑步女800米、男1000米,;班级体育活动自选内容: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项目,活动器材提倡各班自备。
3.课外活动时间为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各班须按时组织参加,若遇天气等特殊情况,活动暂停。
课外活动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结合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积极推广努力提高,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掀起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促进我校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
二、口号
“阳光体育,健康你我他。”
三、实施理念
1、抓本质:首先做到体育教学课程、教学计划达到国家课程安排和要求,发挥体育课教学特点,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提高改善,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终身体育意识。保证高中体育课开好开足,不被其他学科挤占,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保证青少年身体健康必要的措施。
2、定目标:两方面的足量,可以理解为体育运动时间的足量,也可以理解为体育运动技能或项目的足量,充分体现出我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与支持,把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进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把体育课所授的体育内容引深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并且形成制度,大课间体育活动每次不少于20分钟,课外体育活动每次不少于4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适当增加10分钟,力争做到体育运动时间上、内容上得到有效使用。
3、立特色:充分认识体育课与大课间、课外活动之间的联系,在内容上科学的、合理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安排。同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某些项目学习需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合理性以及教育的积极性。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开发或改编并推广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增强学生自觉参与锻炼的意识。
因地制宜、分类分组、学练竞技相结合,把体育课融入到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形成我校的体育特色,即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提高课外体育运动的技能水平。
4、长发展: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努力加强我校专职体育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鼓励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在能力上积极参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学经验交流,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科研活动。
四、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员健身、人人锻炼”的思想意识; 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营造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风气,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大课间,优化大课间的时间、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通过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以点带面,以面带广,以“武”带“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安全性的原则: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无小事,从根本上杜绝任何硬件方面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中,注重培养运动中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保护与防范。
2、内容的多样性原则:在进行各项教学和活动的开展中,内容上要体现出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方法上要体现出科学性、合理性、独特性,结合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3、全面性与个体性原则:着重全面性发展,同时也关注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实现人人锻炼、全员参与,推动整体素质教育。
4、教学方法选择原则:科学合理引导与积极主动参与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发挥体育教师的教学特点,安排好大课间、课外活动的课程计划活动内容,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发展,确实保证“阳光体育运动”有效的实施。
五、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
大课间09:10—09:40,下午16:40——17:20任何老师不得挤占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汪根林
副组长:张长德、方国华、詹锦泉、方晓萍
组员:吴智俊、吴毅、邓华、程淦生、李彬、葛其斌、朱拥军、戴红霞、汪洋、胡根花、各年级主任和各班班主任。
体育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和组织全校“阳光锻炼一小时”各项活动安排。
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负责按活动计划实施,督促本班学生进行阳光体育活动。
3、统一思想,加强组织与领导,提高活动认识。
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将“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放到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领导组织、管理机构和工作规程。通过家长会及学校广播站、班级墙报等形式,加强对师生和社会的宣传工作。认识体育与健康精髓,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把阳光体育活动推广发扬下去。
4、全员参与,强化过程管理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建立领导区域推磨巡查、体育教师指导、班主任组织实施、年级部检查评比等机制。以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