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

时间:2024-03-17 17:06:48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1

人类不愧地球的主宰,万物之灵长。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似乎都是人类的俘虏。有人曾叫嚣: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老子什么都敢吃。听,多么勇敢的家伙。是啊,请看人类的食谱:不是动物的,就是植物的,那一样不是有生命的。那些慈悲为怀的和尚、尼姑,主张吃素,但素菜不也是生物吗?而有些野和尚更是为自己的野性辩护:说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留……但反过来,人如果不吃荤的,也不吃素的,还能吃什么?有时我在想,人类除了消耗能源,破坏环境以外,还能给这个地球带来什么?

难道不是吗?自从人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出现以后,其他动物似乎已经停止了进化。由于人类过于追求近期目标与眼前利益,一味的向地球索取资源,原本这颗宇宙中美丽的蓝色星球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过度的捕杀野生动物,特别是肉食类动物,导致大自然中食物链被破坏,食草类小动物大量繁衍,于是导致大批草原的消失,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泛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湖水成了梦中家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招来灭顶之灾。有人曾作过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将有2亿人将因为海平面升高、洪涝或干旱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大气、噪音、水质等几大污染已经、并且还将严重损害人类自身的健康。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如果人类再不停止对环境的破坏,人类必将毁灭自己。

原野上,狼那声“深沉的、骄傲的”在我听来更有些凄厉的嗥叫,应该引发我们每一个人“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2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很多理性的思考。教学本文,应该透过狼的嗥叫,听到利奥波德的大声疾呼,从而震撼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思考有山一样的厚重感。因此我在设计此文教学时,着重考虑了两个目标:一是知识目标,一是情感目标。作为一篇阅读文章,学生应该学会文本研习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应该达到“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联系语境理解文中语句、归纳主旨”这一知识目标。同时,又要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和主旨的概括,来理解作者在文中体现的生态伦理观念,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相关的生态破坏或保护生态的事例来实现情感目标――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为此,我设计了以文言导入,以文言作结语。以两千年前庄子和惠子智辩的对话导入,引出“像鱼那样思考”,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像山那样思考”这一诗意的表述的内涵。并以《淮南子》中一寓言作结,目的是强调观念的改变才是保护生态的关键。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以主旨的归纳为重点,以筛选关键语句、理解关键语词作铺垫,同时让学生联想有关“狼”的成语熟语,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积累又可与文中的“狼”形成比照来彰显主旨。并以类似仿写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简练地概括主旨。

当然,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比如,作为一篇理性色彩较浓的文章,在学生没有预习的前提下,这么多的内容(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无法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整堂课的内容含量过大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体悟涵泳。同时,对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估计过高,致使在第一环节中花去了较多时间,因而后面的“拓展延伸”环节不得不忍痛割爱。这些都需在今后的备课中努力改进。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3

大自然的美,不在于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我认为在于大自然创造了一条食物链,汇集成食物圈。

狼的嗥叫被群山所理解,却被其他所无视。那声声嗥叫,猎人认为狼牙与子弹的较量,羊群认为是死亡的讯息。只有山在思考……

山,孤僻,神秘,深邃,危险……在这文中,山成了智者,他与每一晚的嗥叫,枪声相伴,他看破红尘,却无力改变。狼应声倒地,狼牙仍露在凌风中,眼里泛着绿光。山不知是在心痛还是在担忧,我发现山在讽刺,山在嘲笑,山在鄙视。人类的无知,无知的人类。

在那泛着绿光的眼睛里,那位猎人看到了未来,看到山再荒芜,鹿再死去,树再倒下,变成了沙漠,没有绿洲,只有沙子,沙尘暴来了,无知的人类仍在捕杀动物。那位猎人学会了像山那样思考,知道了山在思考些什么,他懂得了狼的一声声嗥叫。

“没有狼的地方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年轻的猎人追求这样,但他的无知让他亲眼看到一只只鹿的倒下,绿色再荒芜,山在报复。

“太多的安全可能会产生长远的危险”老猎人对年轻的猎人说。

在一座山中,听不到狼的嗥叫,意味着这座山已濒危了,无可否认这是无知的人类所索取的后果。他们并不知道山一直在思考什么,或许已经知道了,却为了利益……一座山,是一条食物圈,狼没了,羊就多了,草就少了,山就荒芜了,人类就灭亡了。山是智者,他懂得该放几只狼,多少羊,人是愚者,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生态平衡,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了,可是在中国,有多少人学会了像山那样思考。政府官员吃着国家的饭,拿着国家的钱,拉出来的屎却好无用处。

如今中国,环保是骗人的,政府更加是骗人的,国家养他们是干什么吃的,整天打飞机啊!

像山那样思考,我认为在如今不仅仅是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

狼于羊的故事会启示着无知的人类,像山那样思考,学会聆听狼的嗥叫。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4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收录的一则随笔。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接下来的一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四至九段在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的表达方式。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文章文笔简洁洗练,从中可以体验到哲人的深刻,又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像。这一切,构成了文章显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科学的事实和诗的描述合拍合辙,让读者首先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然后开始评论和思考。最后,回归于心灵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

《《像山那样思考》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